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专业文章

卢立明-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2)

2025-03-25 10:25:33      点击:

下面是基于综合专业性分析总结,重点聚焦法律、工程造价以及其他关键方面:

一、法律方面

1.合同条款与法律效力

•强调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签订过程中,必须坚持“法定优先,有约从约”的原则。合同约定应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招投标法》、《建筑法》和《民法典》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明确各方权责,确保在价格变动、风险分配及索赔问题上有据可依。

•重点指出在合同中应区分效率性规定(违反后直接使合同无效)与管理性规定(虽有偏差但合同依然有效),以便在实际执行中判断合同条款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2.争议解决与风险分担

•合同争议(如合同价款争议、变更和支付问题)应预先设定明确的调整和签证程序,使各方在工程实施前就明确风险分担及责任认定。

•强调“谁对风险管控能力强,谁就承担相应风险”的原则,要求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因施工条件、材料价格波动或工程量偏差而产生的费用调整责任,防止单方面将风险全部转嫁。

二、工程造价方面

1.清单编制与费用构成

•新标准将工程量清单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如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增值税清单等),并明确指出清单必须包含:

•满足国家标准规范所需的基本费用;

•图纸或合同中未完全体现但施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必要施工任务和辅助工作所产生的费用;

•总价合同中因图纸缺陷、数量偏差等产生的补充费用。

•要求清单编制时以合同标的为单位,列项要清晰、边界明确,避免因分项过细导致报价数据混乱,同时确保各项费用(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等)合理构成。

2.计价方式与数据透明

•根据工程性质及合同形式,建议采用单价计价、总价计价或费率计价。分部分项工程倾向于采用单价计价,而措施项目、暂列金额和占股价等则可采用总价或费率方式。

•提倡取消与定额编码的捆绑,使单价更好地反映市场行情和实际成本,并通过标准化的报价表(如单价分析表)实现数据透明、可比与统一。

三、其他重要方面

1.技术工与措施项目的管理

•针对模板工程、技术工(如机具费用、专业分包工程)等特殊项目,文本要求根据不同施工条件(如地下施工、临近重要建筑物施工等)细化计量规则,确保各项费用能真实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强调在措施项目中必须包含履行合同责任、完成辅助工作及临时设施、现场防护等费用,确保整个项目的报价覆盖所有必需环节。

2.市场导向与数据积累

•强调工程造价的形成应以市场竞争为基础,不再依赖传统政府定价,确保实际投入与市场对价之间存在合理匹配。

•建议利用大数据和历史工程案例,建立统一、透明的造价数据库,为未来同类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引导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各项成本的预期比例(如人工费比例),以避免报价失衡。

3.风险调整与合同调整机制

•针对工程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风险(例如物价异常波动、自然灾害等),应在合同中预设索赔和调整机制,确保风险调整依据明确、责任分担合理。

•通过明确风险类别(如投资风险、第三方风险等),在合同中规定风险出现时的处理方法,促使双方在项目执行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费用调整和索赔处理。

综合总结

     从法律、工程造价及其他关键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科学、透明、市场化的工程报价和风险分担体系的要求。其主要思路在于:

•法律层面:坚持依法依约、明确责任、区分规定性质,确保合同条款在风险分担和争议解决中具备充分法律效力;

•造价层面:通过清单编制标准化、计价方式合理化及数据透明化,推动工程造价真实反映市场对价与实际成本;

•其他方面:注重技术工与措施项目的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建立造价数据库,以及在合同中预设风险调整机制,共同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这种多维度的管理模式既有助于降低工程纠纷,也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